官網、APP、門市與分店,甚至 Line@、Facebook 粉絲頁,都可以碰觸到「消費者」或是「會員」、「粉絲」...。這就是前端(眾多的小前端)。 將通用的系統、數據、資源,可以變成一個「匯集點」以及「中央處理系統」,例如訂單管理系統、...
傳統行銷的 4P 最初正是為了拓展零售領域的論述,放在「新零售」,或是電子商務時代也毫無違和。 4P=商品(Products)+通路(Place)+價格(Price)+促銷(Promotion) 如果把後面三個 P 換成營運? 4P=...
官網的訂單,以及門市(或者專案)的訂單,都可以視為多個「收銀機」統一彙整到「業務中心」。這個流程可以記錄每一筆訂單,包括商品的銷售數量、金額、當下庫存(哪一個倉庫別售出與調撥)。當所有的資訊完整被組織後,品牌主就能夠了解業績的狀態、每一個通...
活動價格是一種判斷,是蒐集了足夠市場的資訊,銷售量的數據與預估,以及對成本結構的評估,不是一開始就設定的目標。 清倉活動(絕對低價),當然一次打到骨折,能換現金、釋放庫存空間就是目的。如果一次到位的骨折價還賣不掉,那差不多可以找切貨商或是...
OMO 絕對是這五年以來,零售業(尤其零售電商相關業者)最愛講的一個名詞,包括各式各樣的解讀,哪一邊 Merge 另一邊,另一邊又走向哪一邊……。 OMO 就是把兩種零售的模式或是工具相互整合,讓優勢得以放大,讓劣勢...
總結來說,我把目前熊老闆當作是一個「會員中台」,三家實體店,甚至部分平台當作是可以碰觸到消費者的前端。每一位已購買的顧客導入「會員中台」後,開始進行分群營運,獲取消費者反饋,並將必要資訊回傳到門市進行(人場貨)調整。
前幾天和台灣從事數位媒體的朋友閒聊,到底 OMO 怎麼玩?具備什麼樣條件的人才可以脫穎而出? 說真的,我也不知道。很奇怪,我一直覺得我自己是零售業出身,但跟我聯絡過的獵人頭總把我歸類是電商圈! 新零售人才?要懂「舊零售」?要懂數位媒體?要有...
『CRM 的價值,並不是「精準行銷」,不是把會員當成「提款機」,不斷的提醒有優惠喔,有促銷喔,趕緊來買喔。』 這段話,是一位台灣零售業一位成功創業前輩說的。 真的是一點都沒錯。 當電子商務、新零售,乃至 O2O 喊聲震天,多數人還搞不清楚到...
包括電子商務或是實體零售業,都會遇到一個問題:目標怎麼設定? 以前,我在自己的公司是用「營業額」作為目標,例如每月的目標營業額是 500 萬,也許各自下放到門市、網路部門、實體零售部門…。 但以營業額作為目標,似乎不是那麼實際,...
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 52 號 6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