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站優化究竟是什麼?人人都說優化,到底要做哪些?怎麼做?
電商網站,既然主要目的是銷售,那跟傳統零售的許多必要條件都一樣,好的位址、漂亮的門面、店裡的商品分門別類擺設好、消費者動線清楚,每個類別有相關的輔銷物、主力商品。另外,也有服務台提供消費者諮詢與訂單協助,甚至退換貨?
想像一下,你在 Google 地圖搜尋到一個看起來很不錯的書店,找到位置、進入這家書店。一進門口,你可能看到「熱門書籍」區,擺放著近期熱賣,或是特別多人討論的書籍;書店每一個書櫃都標示著各種領域的類型書籍區,有管理、經濟、文學、工具書、雜誌、文具……,方便你尋找,或是「瀏覽」可能有興趣的商品,一旁還有分區的服務人員,方便你隨時可以諮詢……。
將這些在「好逛」的商場元素放到電商,可以優化的方向也就出來了。
好的位置:除了合適的網址,你也要思考消費者如何找到你的店。
暫時先不討論「付費宣傳」的方式,也不針對商城電商(樂天、MOMO 摩天商城、PC Home 商店街、Yahoo 超級商城)開品牌店平台導流的模式說明,而是當我們有了一個獨立電商網站時,該如何讓人找得到。好記(有關聯性)的網址,有確實將網站登入上主要搜尋引擎。
許多品牌喜歡用自己的品牌名稱英譯作為網站網址,但前提是真的要好記,並非是要消費者背得起來,而是需要有辨識度,至少,在搜尋引擎打出部分關鍵字時,搜尋結果是可以被認出來的。
另外一種方式,多運用商品名稱、屬性,甚至營運服務模式來註冊網域,對於自然搜尋 SEO 也有不少加分。我認為最有意思的案例就是 books.com.tw – 博客來網路書店。
另一個是我自己在測試的一個網站「閱悦電子閱讀資訊網」,網域註冊是 e-reader.com.tw,從去年 11 月開站,除了陸續上刊幾篇相關文章,網站的自然搜尋也有不錯的起步。
有了好的店址,裝潢與動線(分類與消費者瀏覽習慣)、購物流程接下來的優化重點
以電商購物為主的網站,包括 Hearder 或是 Side Bar 上的瀏覽選單(Navigation Bar)、首頁、商品的分類頁、單一商品頁、主題活動頁、會員權益頁面,甚至消費者購物說明頁面都是需要被細心製作與優化。
這幾年付費廣告、KOL 導流等各種行銷模式,Landing Page 往往都直接進入活動頁或是單一商品頁面,但網站的首頁與連結架構規劃(哪些頁面彼此之間的關聯性應該如何相互連結、順序),依然重要。想像一下,消費者因為廣告連進活動頁面,當他想更多了解品牌相關資訊,他會連到哪一頁?以下「熊老闆精選好東西」為例,簡單的首頁可以出現哪些資訊。
上圖,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來看:Logo 那一排的 Header、中間的 1 大 2 小 Banner 空間,以及最底部的主要商品分類。另外,在圖片的右側,有各種社群、網路即時通訊、諮詢與客服的聯繫方式。
Header 導覽列上可以盡可能的完整呈現第一層的網站架構與內容,讓使用者可以在這區塊找到較完整的資料與瀏覽動線。
中間 Banner 區塊當然可以放置即時的主要活動、特別推薦的單品或是全站的優惠議題……。下方的大類分別連結,也是幫助瀏覽者依序進入第一層商品分類的引導。
首頁自然還是會有商品的目錄與曝光,但也需要可以有明顯、明確的網站介紹,例如購物指南、會員權益等等。
各個主題、引導頁面我就不一一提供範例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點入:活動主題頁、會員權益等。
商品頁的優化
很多品牌主會很習慣利用實體的 DM 或是現成的圖片,簡單編排就當作是商品頁,這是非常可惜的,除了無法獲得基本 On-Page 的 SEO 助益,對於與消費者的溝通、刺激轉換是鮮有用處的。
網路上很多 FABE 的文章,朋友有空可以多參考。簡單說明我對商品頁面的定義:
- 商品名稱:品牌、品名、類別與商品名稱,清楚具體。
- 商品圖片:豐富多元,有細部圖片、有使用情境,或是有影片更好。
- 商品描述:除了特色、規格、材質、保固…等,還有一個重要的點:使用者可獲得什麼好處?可以解決哪些問題?
下單對於使用者來說,一部分是滿足「想要」,還有一部分是獲得目前難題的「解決方案」,在商品的描述中,必須要能「滿足」需求。當然,價格、外型、品牌的力道、商品組合與活動案行,就是品牌營運另一個議題。
以下是同一個商品頁的一部分描述,可以對比一下:
從使用情境,進一步延伸到商品特好、功能、材質與服務保固,可以讓消費者更能「想像」使用的情節,增加下單誘因,
網站的下單流程優化
包括是否必須加入會員?金流的選項、貨到付款、超取等多元的物流選擇?我真的遇過不少品牌的不同考量:因為刷卡手續費,不提供刷卡;超取未取比例高,取消超取、沒有貨到付款選項……。
買賣始終就是供應跟需求可以連結上,這也包括了金、物流的服務,如何讓消費者下單容易、付款方便、取貨方式更多元,對於「轉換」也有一定的幫助。